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数字化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发表于:2021-09-04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赋能各行各业,产业数字化时代逐渐来临。而面对这波数字技术浪潮的来袭,大企业也好,中小微企业也罢,都无法回避数字转型问题。不可否认,产业数字化转型有成本、有困难、有痛苦,尤其是像建筑业这种产业,体量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项目地点分散、多专业、多关系方、流动性强等典型特征,项目数据和企业数据互不相通,无论是工业化还是数字化都明显落后于其它产业。

  建筑行业长期以来被贴上“落后产业”的标签,发展模式粗放、生产效率低、工业化程度低、建筑人员综合素质差,而且资源浪费大、建设成本高。对建筑企业来说,究竟该如何进行数字化建设?随着BIM5G传输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的各参与方、各要素及全过程管理都可以在一个“可视化、模型化”的平台上进行相互协同,使得原本分散的建筑业,其可以实现生产线、商务线和管理线的有效整合,项目数据、管理信息也开始互联互通,建筑业的转型的春天也将来临!

   建筑行业最大的特点是建筑产品的个性化,而借助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用标准化的动作完成非标准化的建筑产品。每个建筑都是不同的,都是根据业主不同的需求设计出来的,即使是项目类型相同,但在不同的季节、地域等外部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建筑产品也不同,不能够像制作业那样批量化地生产,这就是建筑业最大的特点。虽然建筑最终产品是非标准化的,但是阶段性的产品是可以标准化的,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在这些不同的阶段性产品中找出可标准化的步骤,比如材料,操作工艺和质量监控手段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绘创智慧工地技术可以远程对施工工艺、材料环节,如钢筋的直径进行测量、分析、存档等。此外还能自动识别智能化管理方案生产,自动更新方案,助力施工企业便捷、轻松的实现标准化。

   数字化转型满足施工企业的业务需求,实现业务互联、数据互通,将数字化技术与施工管理结合起来,满足施工企业的业务需求。从施工企业的业务需求出发,逐渐的实现施工过程管理数字化并自动对管理结果做出客观评价。对于施工过程管理的数字化,施工企业对项目管理的需求是将现场管理的过程信息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项目实施、作业过程实现数字化管理。

建筑行业数字化的趋势是实现施工企业的业务互联、数据互通手段。施工企业业务互联、数据互通是建筑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围绕项目,将施工企业与项目部管理打通,将BIM与智慧工地各类硬件打通,实现互联互通,为施工企业提供“项企一体化”和“业财一体化”。

虽说目前是建筑数字化的起步阶段,但数字化建设已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面对建筑行业遇到的发展瓶颈,为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保证国民经济的稳步可持续增长,建筑行业转型成为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议题,规划明确指出:“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转型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调查,并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现状,寻找适合本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路径。”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以节能环保为导向,将加快核心、关键技术领域新技术推广应用,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企业应积极研发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绿色建材,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无论是从建筑产业自身的发展方面,还是从新型智慧城市的目标来看,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如何顺利实现转型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协同运营中台在建筑行业整个价值链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承载着建筑企业发展战略,助推建筑企业迈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将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实现“数字建筑”的有效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