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03-15
一、当前工地生产安全的现状
建筑业在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产业。我国虽然是建筑大国,然而生产管理方式粗放(经验型)、生产效率较低、重质量轻安全、建筑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继续教育留于形式、现场人、机、料等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大规模推进,建筑产业高消耗、高风险、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将近有50万个工地在施工,塔吊(塔式起重机)数量70余万,升降机不低于100万台,建筑从业人员5000余万人。建筑施工现场生产作业环境复杂,人员复杂,多工种交叉作业、协作方多,星现出施工地点分散、施工现场管理难等特点。施工企业很难通过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有效、集中式的管理。
二、智慧工地监管平台
“智慧工地”是在总结十几年视频联网的基础上,结合GIS地图、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行业,成功推出的全新建筑行业可视化、智能化、数字化一体化平台;为施工单位、建设集团、监管单位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管理辅助工具平台。
绘创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是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和智能设备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聚集,围绕建筑工地现场施工进度、设备监控、人员管理、质量安全等各方各面,集成涉及人、机、料、环等子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建立起智能信息采集、高效协同管理、科学数据分析、过程预测,最终形成对工地现场进行一体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三、智慧工地实施内容
智慧工地的实施内容主要含包人员管理、安全管理、视频监控、智能监控、危大工程监管、现场物料管理、绿色施工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创新管理、质量提升管理、科技创新应用等十多块内容:
1.人员管理
绘创人员管理系统包含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身份证阅读器、人脸识别考勤终端设备。
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包括劳务工人、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务管理系统软件。具备人员信息管理、考勤管理、门禁管理、人脸识别比对、信息统计与上传等功能。人员信息应包括基本信息、合同信息、行为信息、班组信息、 出勤信息等。
2.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包含WiFi 教育和劳务实名制二维码安全教育。在项目生活区、办公区、人员出入口等区域设置 WIFI、扫码等安全教育设施,在接入 WIFI 网络前,需通过回答设置的相关问题或观看相关视频获得上网权限,实现针对不同的工种推送不同类型的培训;在 WIFI 接入认证中,各类问题每次出现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3.视频监控
绘创智慧工地视频监控产品基于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配合现场摄像头,自动识别如高速路、建筑工地、工厂等特殊环境下人员的反光衣、安全帽的穿戴情况,可有效防范因未着反光衣、未戴安全帽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协助管理部门进行高效率监督监管。可实时识别布防时间段内特定区域的人群密度,进而实现人员聚集事件的检测。实时识别雨天或洪水时期路面积水情况,对于严重积水时立即报警,提醒管理人员排水疏通,避免安全事故,减少损失。
4.智能监控
绘创AI盒子:具备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背心及明烟明火、区域入侵等场景智能识别报警功能;支持自动抓拍留存影像资料,报警信息自动推送管理人员并上传至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绘创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安装在施工现场的制高点,具备高空制高点自动扫描,具有现场可水平和垂直360°旋转的全景成像测距监控功能,实现对工地施工作业面的钢筋间距或直径等尺寸进行视频图像测量,形成工地现场监控面的全景拼图,防止工程钢筋偷工减料。
5.危大工程监管
包含机械设备司机识别、龙门吊运行监测、架桥机运行监测、升降机运行监测、高支模监测、深基坑监测等模块。
6.现场物料管理
包含智能物料联动、钢筋智能点检、混凝土取样等功能。在物料现场验收时,对进入车辆统一调度和称重,自动计算货物重量,通过 AI 技术,实现自动识别钢筋数量,数据上传至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同时可对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现场现场取样,按一标一码的要求,实现质量追踪。
7.绿色施工管理
包含环境监测、用电监测、用水监测、建筑垃圾减量化、喷淋联动、洗车台监控。环境侦测预警联动系统通过 PM2.5、PM10、温湿度、风力等多种传感器对施工区域的环境进行监测,在系统上可以实时显示监测数据,当检测到颗粒物浓度超标后系统自动启动喷淋设备,实现自主降尘。
8.安全隐患排查
可在移动端、PC 端对安全隐患数据进行记录、查询;具备安全隐患发起、整改、复查的闭环管理功能;具备对安全隐患数据进行统计、可视化分析、超期预警、信息推送功能。
9.安全创新管理
包含钢丝绳损伤监测、智能临边防护网监测、施工临电箱监测、龙门吊激光定位系统、智能烟感、测距巡到位系统、安全教育一体机、智能安全帽等模块。
10.质量提升管理
包含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实测实量、标养室监测、结构混凝土质量监测系统等模块。
11.科技创新应用
包含5G 工程应用场景、5G+AR 眼镜巡检交互系统、智能广播、无人机应用、区块链应用、预应力智能张拉、压浆监测等模块。
四、应用效益
1.远程智能监管,减少质量安全事故。建立“互联网+”监管模式,能够远程实时查看或测量可见施工作业面钢筋的间距、直径是否规范,防止因层层承包,拉大钢筋间距或采用瘦身钢筋等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
2.全生命周期监管,可以溯源。实行对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工程验收时,可随机抽查存储的图像测量数据。监管过程透明公正,可以溯源,有效防止偷工减料,保障施工质量安全。
3.远程监管,降低管理成本。通过远程监管,减少政府监管需投入的人力、物力支出等。尤其当前疫情期间,远程无接触监管方式符合疫情防控的国家大政。
4.多端实时监管,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施工单位定期自查自测数据主动上传至云平台,监管部门抽查数据检验的方式,将自上而下的监管转变为施工单位全面参与、自查自纠,监管部门随机抽查的自下而上的监管模式;满足“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要求,提高了管理水平。
5.提供一站式服务,保障实施到位。提供一站式服务(含设备安装、运维、拆机等)的租赁模式,减轻施工单位的负担。采用一站式服务的运营模式,保证智慧工地建设的全过程均有人管理、有人维护,避免智慧工地建设流于形式。
Jam 发表于15.03.2022 10:14:40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