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05-14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技术加速应用,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已成为推动建造方式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实现施工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法。
“智慧工地”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AI(人工智能)智能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围绕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安全、质量、绿色施工、劳务实名制等多个管理模块,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协助完成监督和管理工作,全方位监控施工现场,形成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的项目管理体系。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让工地长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见违章、听得见噪音、嗅得到隐患,实时精确把控施工现场脉络。笔者总结了现有“智慧工地”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智慧工地”为整个施工过程带来了全方位的“安全感”。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智慧工地如何为智能穿戴安全防护保驾护航。
症结:施工现场多为露天作业,施工人员长时间直接暴露在高温、严寒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高强度工作,尤其从事高空作业、光线较差的地下或夜班作业等,稍有松懈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护航:智能安全帽、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帮助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安全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每一个进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佩戴安全帽,因此智能安全帽是智能穿戴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产品。
智能安全帽内置了高科技集成芯片和多种传感器,集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脱帽预警、工作效率分析、项目电子围栏等功能于一体,记录工人的行动轨迹。当施工人员到达某一危险源特定范围内时,就会触发内置的预警系统,对其提出警告,信息也会实时发送到管理终端,项目部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锁定危险源位置和相应施工人员,给出指令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智能安全帽实现了基础防护工具到智能工具的转变,加快了建造行业的智慧化进程,推动传统建筑业向智慧建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