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05-10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技术加速应用,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已成为推动建造方式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实现施工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法。
“智慧工地”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AI(人工智能)智能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围绕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安全、质量、绿色施工、劳务实名制等多个管理模块,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协助完成监督和管理工作,全方位监控施工现场,形成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的项目管理体系。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让工地长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见违章、听得见噪音、嗅得到隐患,实时精确把控施工现场脉络。笔者总结了现有“智慧工地”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智慧工地”为整个施工过程带来了全方位的“安全感”。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智慧工地如何为机械设备安全监控保驾护航。
症结:塔吊、升降机、吊篮等作业活动本身潜藏高空作业风险,防护装置或防护用品存在缺陷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传统施工现场如果想判断塔吊是否违规超载,脚手架、模板和塔式起重机等垂直运输机械作业是否有效防护,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让管理人员到现场查看,操作人员凭借经验进行操作,但人工排查不能做到随时随地,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准确地暴露出来。
护航:借助实时监测系统解决工地安全隐患,将设施设备管起来。工地接入智慧系统后,工地内作业层、塔吊、施工电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均安装了实时监测设备,能对塔吊的起重量、力矩、幅度、高度、风速、群塔防碰撞等项目和施工电梯的载重、人数、上下限位等实时监测,传出的视频和采集的数据全部集中到“智慧工地”云平台上展示,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终端也能实时查看。
通过监控平台可视化模块对视频进行回放、局部放大、拉近,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实时管控各个工程现场,全面详细掌握现场作业是否规范、有无违章行为、现场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除此之外,安全管理人员到现场检查设备只需带上手机拍照即可生成整改单据,直达对应责任人,相关现场负责人进行整改后再上传平台,在移动端便可实现形成安全闭环管理,极大提高了安全问题的整改效率,提升了项目安全指数。
如果工地现场“起火”,如何判断是正常的焊接等明火操作,还是哪里“着了火”?有的智慧工地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视觉分析与热成像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跟踪与物体识别算法,结合人工智能AI芯片,对动火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对动火作业全过程所采集的实时视频流进行智能分析。